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然而,虽然光热电价政策和首批示范项目已经落地,但是光热发电产业依然任重道远。
第十一条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额注入省扶贫公司作为项目资本金。永久性建设用地按照工业用地用途每亩15.5万元,出让期限50年,合征地补偿费每亩5.3万元、青苗附属物补偿约0.3万元、社保资金1.5万元、耕地开垦费1.2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07万元、耕地占用税2万元、土地出让金收益4.13万元;另挂钩指标费(农用地)每亩20万元;每亩共计款35.5万元。
可以看出,当地政府一方面可以解决土地治理费用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卖地大赚一笔,收长期租金,确实是好买卖!。汶上县实施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租赁价格为1200元/年左右,土地流转方式为整体租赁。地面附着物按照县评审中心标准予以补偿。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光伏项目发电场用地采用流转方式有偿使用,不改变土地性质。
所在地煤矿企业股权比例不高于30%,算是让光伏企业帮扶夕阳产业吗?目前,领跑者基地都是采取先投标、打分,根据中标的次序选地块。四、结语感觉光伏企业都是金主,一方面,国家拖欠的补贴资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我们咬牙抗住;另一方面,先是积极开展光伏扶贫,再大力治理采矿塌陷区。远景能源阿波罗评级想要做的,就是通过第三方评估倒逼优胜劣汰,最终促成行业的理性繁荣。
工银租赁也同样经历了类似中信金租的转变。这一思维逻辑导致的后果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与此同时,光伏产品也从过去的两头在外、95%以上依赖出口,转变为在国内消化。然而,因为大银行机构的傲慢与偏见,他们仍然钟情于包括五大四小在内的央企巨无霸和地方国企,对于民营光伏则表现出观望、踌躇和不信任。
中信金租描述的未来图景是:从产品本身去发掘风险,淘汰落后、强者更强,行业里剩下的都是最优质的厂商、最有实力的行业龙头和投资商、最低的建造成本、最好的组件和逆变器。沉下心来注重企业的资产、以资金换时间获取对风险的控制,从烧钱买飞机和船舶到投身光伏电站、从抢资源到做圈子,银行系用了近十年才转过弯来。
补贴拖欠影响现金流,这也是金融机构最为看重也最为担心的问题。但冷静思考之后他们发现,光伏行业与金融租赁产品有着本原上的可结合之处。工银租赁做直租主要关注两个风险:建设期风险和后续存贷风险。相比银行信贷,融资租赁正在成为光伏行业的重要融资工具。
世界第一的光伏装机大国,却因为资本的举棋不定,无法成为真正的光伏强国。在中国资产证券化研究院院长、兴业银行独立董事林华看来,光伏电站的三个支柱分别是:政策、技术、资本,短期靠政策、长期靠技术、中间靠资本驱动。这种第三方评估,是后期产险和常见保险的重要依据。银行傲慢与偏见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经济与社会成因?那些来自银行、租赁、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聪明人,对光伏行业存在哪些疑问?在各行各业出现的中间人,能否在光伏行业突围成功?在大型地面电站被补贴、限电、土地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之时,融资租赁能否成为拯救光伏于水火的最后一根稻草?银行思维的套路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见证下、共同批准了巴黎气候协定的约定,中国政府再一次向世界表达了其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坚定决心。
工银租赁清洁能源业务负责人徐宇夫表示,光伏行业的洗牌与整合才刚刚开始。光伏被认为是能源圈离资本最近的行业,屡创新高的装机量依然无法改变银行家们看脸的传统思维逻辑:看重投资人的背景、实力以及担保方式。
中信金租的思路与远景能源发力光伏的初心不谋而合。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像银行一样去把握风险,分分钟100多亿没有了。
另外,弃光越来越严重:从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新疆最高弃光率达到70%,甘肃一直维持在40%左右;弃光面仍有扩大趋势:陕西、山东、吉林等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弃光。中国光伏经历了早年的上游制造热到如今的光伏应用热,乘着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东风,原本与这个行业相隔甚远的企业也纷纷玩起了跨界,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光伏应用大国。一个光伏企业,从开始到上市,要经历天使、VC、PE等阶段,等到成熟之后才可能拿到银行的融资。徐宇夫说,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某种程度上是在帮助整个行业去规范游戏规则。林华认为,光伏发电做资产证券化目前仍存在挑战。更何况,风险无处不在。
对于光伏企业和融资机构来说,上述问题也成为了金融创新的绊脚石。这个评级系统旨在帮助金融机构管控风险,它通过20个维度以及超过500个风险点对标的资产进行打分,实现针对光伏电站的贷前风险评级、贷中过程风险管理,以及通过阿波罗光伏云提供贷后电站绩效的实时监控,最终以量化的评级结果向用户展现电站的风险客观水平。
从2015年的不到71亿做到如今的超过150亿的规模,中信金租终于意识到,那种过山车一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营改增实施后,对于做融资租赁的金融机构来说,必须以直租为主、避免做回租,因为回租没有竞争优势
以光电转化效率为关键技术指标存疑通知称,各示范项目建设要严格遵守其参加评审时承诺的技术指标要求(具体指标见附表),而附表中的技术指标仅列出了系统转换效率(企业承诺)。但最终这些项目是否能顺利启动,仍要看项目方在未来几个月对投资收益、融资可能性等的进一步分析和尝试后才能作出最终决策。
官方文件对此的表述不明导致行业人士对此产生了诸多质疑,上海电气亮源光热工程有限公司CTOJoseBarak就在CSPPLAZA英文网站上发表评论称,部分项目承诺的光电转化效率是不现实的,世界上目前没有一个光热电站的年均效率可以如此之高,即便其DNI在2200~3000kwh/m2/yr之间都难以实现。据了解,在现阶段1.15元的电价支持下,目前暂不会有主动放弃项目开发权的项目方,虽然这一电价低于绝大多数入围项目的申报电价。未按时备案和备案后长期不开工的项目,有关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向国家能源局报告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7个入围的槽式项目总装机464MW,占比约34.4%,其中5个采用的为传统的导热油传热熔盐储热技术,而深圳市金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阿克塞5万千瓦熔盐槽式光热发电项目和中阳张家口察北能源有限公司熔盐槽式6.4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均采用的为具有技术创新性的熔盐槽技术,其中阿克塞项目的技术引进自意大利阿基米德太阳能等合作单位,其此前在意大利已建有两个熔盐槽示范项目,包括目前最大的5MW熔盐槽示范电站。
确保示范项目发电量全额消纳受光伏发电大面积弃光影响,对建成后的光热电站是否能够全额上网,从而保证投资收益率是投资方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最为独特的是中信张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水工质类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和张北华强兆阳能源有限公司张家口水工质类菲涅尔式5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这两个项目采用的均为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的改良型菲涅尔技术,其主要技术创新在于采用了独特的集热器设计以及固态混凝土储热技术。
查阅入围项目的系统转换效率会发现,各项目的效率从最低的10.5%到最高的26.76%,差别极大,而20%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对光热发电系统(除碟式斯特林系统)而言是极难实现的。塔式项目装机占比超50% 槽式占比34.4%首批示范项目共涉及塔式、槽式和菲涅尔三种技术路线,其中又尤以塔式项目居多,数量占比45%,总装机达685MW,占比约51%,其中包括装机最大的国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德令哈水工质塔式13.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
而国家能源局的这则通知则加上了原则上三字。对菲涅尔技术则未提供样表。
或者如果未能在2018年底前投产,届时可能执行新的经调整后的电价政策。另外,部分项目申报时的装机规模与最终核准的装机规模有一定差异,如单机装机为50MW、总装机100MW的机组多被压缩为一台50MW机组。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旗导热油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则采用了导热油作传热工质,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无商业化案例,菲涅尔电站目前的商业化项目均采用的为水工质无储热方案。而对于塔式和菲涅尔项目,也有部分项目填报的为设计点效率。
国家发改委于9月2日发布的《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2018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投运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执行1.15元的标杆上网电价。中阳张家口项目则与美国Skyfuel(天源)公司合作,拟采用该公司的创新型槽式集热器技术。
采用的技术路线均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商业化案例,其中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敦煌熔盐线性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采用熔盐传储热技术,Areva和Novatec公司曾分别建设过一个熔盐菲涅尔示范系统,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但未能将其推向商业化,兰州大成这一项目如若成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熔盐菲涅尔商业化电站。本轮示范项目的成败对行业的远期发展影响深远,在2018年年底前,我们期待看到较大比例的示范电站成功建成投产,这不仅仅将证明在中国开发光热电站的可行性,更将证明中国有能力将光热发电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推向一个新阶段。
2015年9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组织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共计109个项目申报,时隔近一年后,从中优选出的20个示范项目的名单终得以公布,在未来不到28个月的时间内,国内将掀起一场示范电站建设的攻坚战。首批示范项目终于落地,市场终于得以正式启动,行业也要开始应对这场已经来临的大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